波幅(Volatility)是用來衡量一隻基金及一個投資組合風險程度的重要數據,波幅並不是用來量度一隻基金最大的升跌幅,而是用來量度回報的穩定性,而非幅度。事實上,無論基金是升是跌,只要每個月的升跌幅不一樣,波幅便會存在。
波幅的計算其實是統計學上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的計算,現時市場上普遍採用三年的按月升跌數據計算基金波幅,而計算出來的數字稱為月波幅(Monthly Volatility),將月波幅乘以12的平方根,便計算出年波幅(Annualized Volatility)。月波幅或年波幅皆是市場上普遍採用的波幅數字。
講了這麼多抽象的理論,大家可能還不明白甚麼是波幅,看完以下的例子,相信大家就會明白:
假設恒生指數的年波幅為25%,年均回報則為20%,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約有七成機會恒生國企指數的年回報介乎:
-5% (20%-25%) 至 45% (20%+25%) 之間。
為甚麼是七成機會呢?原來在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(Normal Distribution),一個標準差代表68%覆蓋,即七成左右。
再舉個簡單化的例子,我們能更清楚地了解波幅背後的含意(為方便解釋,我們只用五個年度數據計算):
38% | 4% |
-18% | 8% |
35% | 6% |
-25% | 10% |
20% | 5% |
6.6% | 6.6% |
29.66% | 2.41% |
從上表可見,兩隻基金的年均回報皆為6.6%,但基金甲的波幅卻明顯較高。在這種情況下,波幅較低的基金顯然是較佳選擇。但如果高波幅伴隨的是高回報,這便要按投資者的風險承受程度而作取捨。
有了波幅數據,我們便能將基金或投資組合的風險歸類,再加上回報數據,我們亦可計算出投資組合的回報效益,即每一單位的風險能夠爭取多少回報或額外回報,從而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。